15850582114

AED新闻

AED NEWS

行业新闻
“救在身边·校园守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来源:www.njsutai.cn    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4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应急救护工作,推动桐庐县“救在身边·校园守护”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共同富裕教育先行”的新要求,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把安全教育、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环节、学生成长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理念,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二、行动目标

     (一)学校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接受公益培训人数不断增加。到2025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100%。学生军训中战场医疗救护训练100%。校医、体育教师接受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包括救护员公益培训或CPR+AED专项公益培训)100%。中小学教职员工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师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50。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接受救护师资公益培训100%全覆盖。

     (二)应急救护服务阵地建设和救护设施配置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各校要结合各类综合安全应急体验馆、教室、区域等场地建设,将生命周期、生命健康教育作为体验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学校师生的健康教育、救护培训、安全应急与避险体验提供便利服务。全县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等各类培训场所向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免费开放,预约安排应急救护等公益培训。按照救护工作要求和实际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一批“博爱校医室”,增强校园应急救护服务能力。

     三、工作重点

     (一)普及学生应急救护知识。贯彻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及生命安全的相关课程,按照健康桐庐建设要求,中小学校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明确重点内容,课内课外、线下线上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普及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小学阶段重点普及安全应急与避险等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中学阶段重点普及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高中军训中可开展简单的战场医疗救护训练。

     (二)开展教职员工公益培训。将应急救护培训列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积极推进校医、保健老师、体育教师、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员工报名参加公益培训。鼓励教职员工积极参加县红十字会举办的各类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培训时间纳入培训学分与课时管理。鼓励取得应急救护师资证书的教职员工在校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县红十字会负责制定培训方案和大纲、开展公益培训及进行质量控制等工作。在县红十字会每年举办的应急救护公益培训中,学校师生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培训。

     (三)提高应急救护水平。要积极争取通过财政拨款、爱心捐赠等方式筹措经费,在学校配备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同时进行设施使用培训。依托救护服务阵地,发展救护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加强技能训练和实战演练,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

     (四)推进急救培训迭代升级。加强救护培训工作数字化转型,按照“数字浙江”要求,把师生救护工作信息纳入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强建设,确保科学、时效、规范、有序。发挥“之江汇”网络教育平台及各级家长学校作用,动员家长学习掌握救护知识,支持学生参与应急救护培训。积极发挥家校社联动作用,强化协同、完善体系、共同参与、共同组织,确保学生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站位,压实责任。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学校“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的重要意义,增加大局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对学生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提升应急能力,认真组织实施。

     (二)协同配合,严密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联动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救在身边·校园守护”实施计划,发挥各自优势,协同推进。要通过“救在身边·校园守护”专项行动不断改善学校健康教育基础条件,完善学校健康教育制度,营造学校健康教育良好氛围。

     (三)畅通渠道,加强保障。县教育局和红十字会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拓宽社会爱心捐赠等多种渠道,为“救在身边·校园守护”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圆满完成行动目标提供必要保障。救护员、应急救护师资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必须坚持公益原则,不向受训方收取任何费用。

     (四)加强督导,总结提高。县教育局和红十字会相关职能科室要加强对学校的帮扶指导,及时开展阶段性工作总结,不断完善行动的形式和内容,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培训实效。要把应急救护培训、应急能力提升等纳入教育督导与考核,促进工作。